在2008年,Intel成立40周年全球首发的IDF大会上,这家半导体业界的航母不仅介绍了下一代处理器微体系架构Nehalem的处理器以及为实现其强大性能而推出的QuickPath平台架构,更带来了面向MID的凌动(Atom)处理器和迅驰凌动技术。Intel还通过与SBS的合作显示了进军工控嵌入式领域的雄心。此外,由众多技术合作伙伴带来的PCI Express和Dispalyport方案也成为这次为期两天的大会上的亮点。
Tick-Tock继续前行
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制程(Tick)与架构(Tock)的交替更新战略终于令Intel成功摆脱了AMD的苦苦纠缠。在2007年推出了45nm Penryn系列处理器之后,并随后带来了名为Nehalem的全新微架构。
为了能在相同的功率范围甚至更小的功率范围下执行更多的操作,新架构将创新集中在了各个内核和整个多内核微架构的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上。Intel增加了乱序窗口和调度程序的大小,并增加了内核中其他缓冲区的大小,从而提高了软件代码的并行性。同时,通过提高常见传统同步基元(如带LOCK前缀的指令活 XCHG指令)的速度、优化预测出现错误时的处理以及改进预提取和加载/存储调度功能来缩短内存访问滞后时间。上述措施令每周期指令得到了大幅提升。 Nehalem的性能增强还表现在条件分支预测方面。新的二级分支目标缓冲(BTB)和重命名返回堆栈缓冲(RSB)技术被应用其中,前者的好处在于可通过预测分支路径和分支使用的高速缓存信息来降低流水线处理中的分支性能损失,后者则能够存储和调用与返回指令关联的正向和返回指针。
在Intel奔腾和至强处理器中所采用的超线程(HT)技术使单执行内核能够同时运行两个线程,多核处理器的线程也因此翻了一番。除了增强版的HT技术之外,Nehalem中大容量高速缓存和高带宽也提供了更多利用HT的机会。此外,通过添加非独占共享的最高8MB容量L3高速缓存,新一代架构还增http://www.siyinzg.com/插件电感强了智能高速缓存的性能。所有应用程序都能够使用整个L3高速缓存,这就消除了不必要的内核探听,缩短了 大功率电感厂家 |大电流电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