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列举女儿墙接闪器的两种安装方法:图1的连接方法较为科学,优点是在针脚、支持卡脚处不形成断点,不容易产生反击,跟土建施工配合密切,工作量大;图2的做法比较普遍,缺点是在针脚、支持卡脚处形成断点,极易发生雷击事故。理由:由于雷电冲击波是行波,具有折射和反射特性。当A点接闪时,在B点会产生雷电行波电压全反射,使B点的电压是行波电压的2倍,很容易造成B点产生反击,使女儿墙损毁。在几起这种类型的雷灾事故中,都在断点处形成高电位产生反击。
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许多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中女儿墙的针、带的连接方式,都采用图2连接方法,这是比较危险的,存在插件电感器生产商安全隐患。另外,在易燃易爆场所,天面的避雷带与支持卡的连接尽量不要采用夹式,避免产生火花间隙。
 一体成型电感器制造商; 2、避雷器要适应雷电冲击波对波阻抗的要求防雷工程中对金属线路装设相应的避雷器,其原始的概念在于限压和分流,这一点很多避雷器都能做到。所以,避雷器的能量配合,以及雷击风险评估中所要求的避雷器级数,都需要考虑。但是作为感应雷防护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却定义在避雷器的内部结构及其连线、接地线对雷电冲击波波阻抗是否理想,对此往往考虑得较少。
理由:假如雷电冲击波到达A节点时,理想的条件是在AB段形成对雷电冲击波的瞬间开路,即AB段对雷电冲击波形成的阻抗→∞,使雷电冲击波产生的电压形成负的电压全反射,这时AB段瞬间雷电流→0,促使反射电压和原来的雷电电压加在避雷器件上,避雷器迅速响应。为了减少或避免雷电波在AE段产生过电压造成对设备的损害,这时,理想的条件是AE段形成瞬间短路,即AE段对雷电冲击波形成的阻抗→0,促使雷电冲击波产生的电流形成电流负的全反射,使AE段瞬间雷电压→0.实现上述两种理想条件是增大AB段的功率电感(对电源线而言)和避雷器的接地线DE做到短、直、粗,DE线段一般要求长度小于或等于0.5m,截面积大于或等于10mm2的多股铜线。避雷器连接线AC的长度尽量减少到零(有条件采用光焊技术),或采用凯文接法。因此,建议对防雷工程中避雷器的选择和安装应注意:①避雷器结构的伏秒特性和被保护设备伏秒特性的配合;②避雷器结构的绝缘自我恢复能力;③理想的避雷器结构及其连接、接地线对雷电冲击波波阻抗(理想的应趋于零),避雷器与金属线连接的节点后是会形成对雷电电磁脉冲瞬间开路的。如不适应上述三点要求,则避雷器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或不起作用。 插件电感器企业
3、天面接闪器及预留电气接地点接地电阻的测试近几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天面的附设设备也很多,预留的电气接地点相应增多,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安装有电气设备的建筑物,一般都要求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1.0Ω。在进行测试时,由于空中电磁干扰源很多,当接地电阻测试线到达某一高度(在广州市内,约70m以上)时,测试线感应到一定的电动势时,会使电阻测试仪表指针摆动不定,天面接闪器及电气预留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无法读出,给测试工作带来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