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MOS在电源上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向英飞凌的产品已经全为COOLMOS系列,我们做为电源工程师,在电源开发的过程中选用COOLMOS应该注意什么呢?我简单的整理了几点,发出来。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上传资料,共同进步。
COOLMOS与VDMOS的结构差异
为了克服传统MOS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之间的矛盾,一些人在VDMOS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理想器件结构,称为超结器件或COOLMOS,COOLMOS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由一些列的P型和N型半导体薄层交替排列组成。在截止态时,由于P型和N型层中的耗尽区电场产生相互补偿效应,使P型和N型层的掺杂浓度可以做的很高而不会引起器件击穿电压的下降。导通时,这种高浓度的掺杂可以使其导通电阻显著下降,大约有两个数量级。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COOLMOS的性能优于传统的VDMOS.
对于常规VDMOS器件结构, Rdson与BV这一对矛盾关系,要想提高BV,都是从减小EPI参杂浓度着手,但是外延层又是正向电流流通的通道,EPI参杂浓度减小了,电阻必然变大,Rdson就大了。Rdson直接决定着MOSFET单体的损耗大小。所以对于普通VDMOS,两者矛盾不可调和,这就是常规VDMOS的局限性。 但是对于COOLMOS,这个矛盾就不那么明显了。通过设置一个深入EPI的的P区,大大提高了BV,同时对Rdson上不产生影响。对于常规VDMOS,反向耐压,主要靠的是N型EPI与body区界面的PN结,对于一个PN结,耐压时主要靠的是耗尽区承受,耗尽区内的电场大小、耗尽区扩展的宽度的面积。常规VDSMO,P body浓度要大于N EPI,大家也应该清楚,PN结耗尽区主要向低参杂一侧扩散,所以此结构下,P body区域一侧,耗尽区扩展很小,基本对承压没有多大贡献,承压主要是P body--N EPI在N型的一侧区域,这个区域的电场强度是逐渐变化的,越是靠近PN结面,电场强度E越大。对于COOLMOS结构,由于设置了相对P body浓度低一些的P region区域,所以P区一侧的耗尽区会大大扩展,并且这个区域深入EPI中,造成了PN结两侧都能承受大的电压,换句话说,就是把峰值电场Ec由靠近器件表面,向器件内部深入的区域移动了。
COOLMOS在电源上应用的优点总结
1> 通态阻抗小,通态损耗小。
由于SJ-MOS的Rdson远远低于VDMOS,在系统电源类产品中SJ-MOS的导通损耗必然较之VDMOS要减少的多。其大大提高了系统产品上面的单体MOSFET的导通损耗,提高了系统产品的效率,SJ-MOS的这个优点在大功率、大电流类的电源产品产品上,优势表现的尤为突出。
2> 同等功率规格下封装小,有利于功率密度的提高。
首先,同等电流以及电压规格条件下,SJ-MOS的晶源面积要小于VDMOS工艺的晶源面积,这样作为MOS的厂家,对于同一规格的产品,可以封装出来体积相对较小的产品,有利于电源系统功率密度的提高。
其次,由于SJ-MOS的导通损耗的降低从而降低了电源类产品的损耗,因为这些损耗都是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我们在实际中往往会增加散热器来降低MOS单体的温升,使其保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由于SJ-MOS可以有效的减少发热量,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对于一些功率稍低的电源,甚至使用SJ-MOS后可以将散热器彻底拿掉。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电源类产品的功率密度。
3> 栅电荷小,对电路的驱动能力要求降低。
传统VDMOS的栅电荷相对较大,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由于IC的驱动能力不足造成的温升问题,部分产品在电路设计中为了增加IC的驱动能力,确保MOSFET的快速导通,我们不得不增加推挽或其它类型的驱动电路,从而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SJ-MOS的栅电容相对比较小,这样就可以降低其对驱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系统产品的可靠性。
4> 节电容小,开关速度加快,开关损耗小。
由于SJ-MOS结构的改变,其输出的节电容也有较大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其导通及关断过程中的损耗。
同时由于SJ-MOS栅电容也有了响应的减小,电容充电时间变短,大大的提高了SJ-MOS的开关速度。对于频率固定的电源来说,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开通及关断损耗。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效率。这一点尤其在频率相对较高的电源上,效果更加明显。
COOLMOS系统应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EMI可能超标。
由于SJ-MOS拥有较小的寄生电容,造就了超级结MOSFET具有极快的开关特性。因为这种快速开关特性伴有极高的dv/dt和di/dt,会通过器件和印刷电路板中的寄生元件而影响开关性能。对于在现代高频开关电源来说,使用了超级结MOSFET,EMI干扰肯定会变大,对于本身设计余量比较小的电源板,在SJ-MOS在替换VDMOS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EMI超标的情况。
2> 栅极震荡。
功率MOSFET的引线电感和寄生电容引起的栅极振铃,由于超级结MOSFET具有较高的开关dv/dt。其震荡现象会更加突出。这种震荡在启动状态、过载状况和MOSFET并联工作时,会发生严重问题,导致MOSFET失效的可能。
3> 抗浪涌及耐压能力差。
由于SJ-MOS的结构原因,很多厂商的SJ-MOS在实际应用推广替代VDMOS的过程中,基本都出现过浪涌及耐压测试不合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通信电源及雷击要求较高的电源产品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这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4> 漏源极电压尖峰比较大。
我司MOSFET目前使用的客户主要是反激的电路拓扑,由于本身电路的原因,变压器的漏感、散热器接地、以及电源地线的处理等问题,不可避免的要在MOSFET上产生相应的电压尖峰。针对这样的问题,反激电源大多选用RCD SUNBER电路进行吸收。由于SJ-MOS拥有较快的开关速度,势必会造成更高的VDS尖峰。如果反压设计余量太小及漏感过大,更换SJ-MOS后,极有可能出现VD尖峰失效问题。
5> 纹波噪音差。
由于SJ-MOS拥有较高的dv/dt和di/dt,必然会将MOSFET的尖峰通过变压器耦合到次级,直接造成输出的电压及电流的纹波增加。甚至造成电容的温升失效问题的产生。
目前市场上COOLMOS应用及厂家相关信息收集<?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目前COOLMOS主要应用范围为高端LED电源、通信电源、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手机、高压气体放电灯以及电视机(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机)和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源或适配器等等。其主要应用范围为高压段,在低压段应用不太明显,但也有相应的厂家在做中压段,如AO公司。
2> 目前COOLMOS类产品主要以Infineon一家独大,占据市场比例比较多。当然,除了Infineon以外,Toshiba、ST、NCE等厂家也都有COOLMOS产品在推广应用,但市场份额相对占的比较小。
3> 由于Infineon Technologies的COOLMOS目前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Infineon Technologies的COOLMOS系统。Infineon 的COOLMOS主要有C3、CP、C6、CFD、CFD2等系列。
C3系列是Infineon 早期应用非常广泛的COOLMOS系列
CP系列与C3系列相比其主要区别为其在开关速度及导通电阻上更有优势。CP系列Infineon 推荐在PFC方面的PWM应用。
C6系列为Infineon的第五代产品,网络论坛中部分工程师认为C3的COST DOWN 版本。
CFD、CFD2系列RDSON比C3系列稍大,但其在TRR特性较好,同时对其体二级管特性进行了提高,这也是其FAE推荐客户使用CFD2系列在LLC电路或桥式电路中(如HID灯)的缘由。
很好的学习资料。西安芯派的功率MOS器件在国内还是很不错滴 芯派有COOLMOS吗 不清楚。同问楼主 芯派有出coolmos了吗? 好贴,学习了,谢谢楼主!虽然IFX一家独大,但是其他几家也不小,对国内的工程师来说,每家都是大家伙,设计和制程都是可以信任的。
2012 market share
IFX: 55.9%
ST: 30.7%
Toshiba: 6.7%
Fairchild: 4.9%
Vishay: 1%
总量是5.37亿美元
CoolMOS的开关速度快,所以造成EMI容易超标,在CoolMOS替换普通VDMOS的时候,适当加大驱动电阻,可以降低EMI,EMI问题还是容易解决。至于雷击和浪涌问题,还是跟BV值、雪崩电压、抗雪崩能力相关,在单级PFC电路里面应用确实比较难过雷击测试,需要前级多做一些吸收surge的措施;另外,提高变压器的抗饱和能力,避免在雷击的时候发生饱和,加大雪崩电流。目前很多客户做单级PFC的LED电源,会遇到温升问题,使用CoolMOS之后效果还是明显。
分析总结的很有道理。
建议版主和做代理的龙腾能够针对CoolMOS的问题,做些更为详细的解决方法和较详细具体的措施,能够提供下载资料最好。非常感谢好资料,MARK,多谢楼主
很好的资料,值得学习最近在做一个120W的LLC电源,准备用COOLMOS。跟英飞凌的FAE联系了下,对方推荐用C6的管子,死去如果小的话,对方建议用CFD的管子,据说CFD将体二极管进行了优化。是不是集成个肖特基呢?
学习肯定不是集成的肖特基,肖特基一般电压都比较低,200V以上就比较困难了,据说英飞凌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增强了CFD系列的反向恢复能力,具体缘由,就不得而知,因为我也是做电源的。
在高压MOSFET中实现快恢复体二极管并不是及集成Schottky,而是在前端制造时,多了两个步骤:irraditation和annealing,目的是引入recombination center。英飞凌的CFD/CFD2, 威士的EF系列,ST的M5 D系列,肥皂的superFET F系列,Toshiba的W5系列都是快恢复的如果死区大呢,,还能用Cmos吗,,,,
LLC用C容易炸,,,,
学习了,谢谢楼主!以前在金威源的时候,有供应商送ST的COOLMOS替换普通MOS结果雷击测试过不了,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最终没采用,请教楼主,这是为什么呢?
楼上的,你好。COOLMOS推广初期在EAS.反向恢复,等特性上面不及普通的VDMOS。同时由于COOLMOS速度过快,造成的的尖峰问题也是引起失效的一个缘由。据说,欧美系的COOLMOS在推广初期在艾默生等大的电源企业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改进,COOLMOS应用已经比较普及,由于它的导通速度及RDSON等优势,已经在高端电源中开始广泛的应用。至于你说的SURGER测试不通过,那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查找具体的原因了。使用COOLMOS必然要对板子进行一些调整。
多谢楼主的细心的回复,受教了,多谢。
英飞凌的CFD系列管子,确实用集成肖特基替代内部体二极管的,详细可以参考如下网址;是这样吗,难道CFD2跟CFD不一样
网址在那里呢,楼上的????????
哪家的快恢复超结MOSFET还带集成Schottky啊,现在价钱都杀的那么厉害了,能便宜一个美分都是钱啊
自己看CFD2的官方介绍吧
First 650V technology with integrated fast body diode on the market
学习了,英飞凌用不起啊 太贵了infineon 的 coolmos
st 的 MD-mesh 工艺 MOS
都是差不多的, MD-mesh 称为多网格工艺,就是理解为 N个微小的 MOS 串并联组成一个大 MOS, 从而降低 K 值
K = Rds(on) * Qg
楼上的团长,您好。请教两个问题:
1:ST的MD-MESH工艺MOS命名是怎么跟ST普通MOS区分开来的,是否后缀C3,C5的为ST的MD-MESH工艺MOS.
2:K值在DATASHEET中需要自己计算吗?以前只知道RDS*Qg最优化直接决定MOS的综合损耗的高低,却没有量化的认识,团长能否稍微讲的详细点,多谢了。
answer 1.
ST 的 MOS 分为好几代的,前几代的叫 StripFET I/StripFET II/....
后来就是 FD-MESH/SUPER-MESH/MD-MESH/...
MD-MESH 命名: 电流与电压之间是 NM (这样也并不绝对)
answer 2.
K值是半导体行业里的俗称,datasheet 里是没有的,K值的减小说明是工艺水平的提升
多谢楼上的细心的介绍,学习了。
楼上对器件很了解啊,以后多多指教,我最近开始用COOLMOS,所以在论坛里关注这类的帖子。
如果能用我们推广的 ST VIPer53DIP 做设计,我们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它也是内置 MD-MESH 工艺的 MOS,相当于普通的 14N65
POWERLION (SZ) TECH. ST 的 design sales
DIP-8 的散热与 VIPER22 一样,通过管脚连接 PCB 散热及本身散热
VIPERX2 系列,集成的是普通工艺的MOS,53是为了做到 50W 而集成了大功率的MOS利于散热,内部有 current limited。
PI 的是电压控制型的,ST的是电流控制型的,两者差别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知道优劣
价格这一块更不用讨论了
我们有评估板,目前优势还是有的,元器件数量节省了,加工成本也降低了,调试周期也减小了,可靠性也上升了
下个DATASHEET看下,多谢团长。
就你说到这几个优势pi的都比你的viper强太多英飞凌有集成coolmos的集成芯片那性能比st的强太多了 好贴,收藏了发现又一个讨论COOLMOS的帖子,与大家分享下。
http://bbs.dianyuan.com/topic/620387这个帖子里说:
COOLMOS是电子科技大学陈星弼院士发明,是中国人发明的,后来专利卖给INFINEON的。
还说:其实COOLMOS只是Infineon的注册商标,所用的原理是陈星弼的超结耐压原理,但陈老的专利只有原理没有实现方式;Coolmos目前采用的是多次外延加多次注入的方式实现超结结构的;其他厂如fairchild有superMOS,superFET两种,原理上都是超结管,但实现方式分别为深沟槽填充方式和多次外延加注入方式。其他厂如Toshiba商标为DTMOS,耐压原理上也是超结原理,但实现方式都有差别。
看来真是先入为主啊,现在我们都称COOLMOS,其实应该称超节MOS更合适点。 准确讲是SJ-COM,是陈院士发明的因国内技术的局限性就将专利卖给了INFINEON的。现在与陈院士合作的南京星焱微电子正在不断的升级SJ-MOS,其实现在国内的SJ-MOS水平也不错了。很久没登陆了,发现有效的技术讨论挺多的,多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将COOLMOS的更多技术以及采购信息贴在论坛里。做成一个COOLMOS的综合帖子。供大家再使用及选型的时候参考。
记得以前在论坛里看到过一个MOSFET品牌厂家的整理集合。谁有呢,帮忙发下。
的确在开关电源里,用超结MOS代替,普通的mos会出问题,普通的可以正常工作,超结的mos总是坏。应该是栅极震荡引起,减小栅极电阻都不行,不知怎么才能解决啊。
应该有这种可能性,楼主也说了。但普通MOS也有震荡,并且他的栅极寄生电容更大,更容易震荡才对。不懂
减小栅极震荡,增大栅极电阻才对,为什么减小栅极电阻?
减小栅极震荡:
1,栅极引脚串入磁珠
2,如有二极管快速关断电路,去掉驱动电路中的快速关断二极管
3,增大Rg_ext
4, 使用PNP三极管快速关断,减小GS 环路。
增大电阻也不行,用的是PNP三极管快速关断,GS环路也不大。用示波器测试一下MOSFET 漏极的电压变化率,dv/dt, 电流变化率,di/dt,
估算MOSFET 源极上电感量和PCB 的寄生电感量,用V=L*di/dt 计算一下寄生电感引起的电压幅度。
能详细说说串联的磁珠怎么选择吗?
学习了
前一段时间,英飞凌在西安举行了研讨会,很多关于COOLMOS的应用方面的介绍及讨论,大家都有去没呢?回头我将资料传上来大家共享芯派公司有超结MOSFET,目前已应用到康舒和台达的产品中,大家可以看看芯派的网站产品介绍,里面后缀带K的为超结产品。
http://www.semipower.com.cn/
大功率电感厂家 |大电流电感工厂